中文

English

IPS诱导肠类器官培养策略 - 鸿运国际生物医疗解读

发布时间:2025-03-15   信息来源:韦发菁

IPS诱导肠类器官的培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:人多能干细胞培养、内胚层分化及中/后肠模式化诱导以及最终的类器官培养。本文将重点讨论第三个阶段——类器官培养,通常持续14至28天。

IPS诱导肠类器官培养策略 - 鸿运国际生物医疗解读

在类器官培养之前,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,包括试剂和耗材的准备。所需材料包括人正常肠类器官培养试剂盒(型号:abs9545)、低因子无酚红基质胶(型号:abs9495)、15ml离心管(型号:abs7102)、24孔细胞培养板(型号:abs7035)等。具体的组分和规格如下:

  • 类器官培养基A:100ml
  • 类器官原代培养缓冲液B:250ml
  • 类器官传代消化液D:30ml
  • 组织保存液E:100ml
  • 类器官冻存液F:20ml

操作流程

1. 加胶、点板与加液

首先,准备工作需在冰上进行,确保基质胶在4℃下融化,并将枪头和离心管预冷至-20℃。接下来,在24孔板的每个孔中加入25μl基质胶和500-750μl类器官培养基,保证细胞团的接种密度为1:1(基质胶:球状体),通常建议使用300μl基质胶。

2. 类器官的收集与传代

在类器官数量较多或体积较大的情况下,首先用4℃传代培养缓冲液G轻轻吹散基质胶,然后收集类器官沉淀并洗涤。接着,采用300g的离心条件将其分层,依据层次状态处置。若分层不明显,可进行再次洗涤以确保更好的分离效果。

3. 类器官冻存

冻存时,类器官不需消化,最好在其指数增长期进行。通过添加适量的冻存液,轻柔吹打重悬后,实施梯度冻存,将冻存管先放置于-80℃过夜再转入液氮罐。

4. 类器官复苏

复苏时需将冻存管迅速解冻,并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消毒操作。将类器官冻存液转移至离心管中,加入类器官传代培养缓冲液后轻柔混匀,最后重新接种到培养板中。

注意事项

  • 必需在冰上操作基质胶,避免提前固化。
  • 进行细胞培养时,需确保细胞融合度在85%-90%之间,以促进球状体的形成。
  • 务必使用新鲜的生长因子,避免反复冻融导致活性降低。
  • 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,定期检测支原体污染情况。

通过细致遵循上述步骤,不仅可以高效生成功能性人类肠道类器官,同时也为疾病建模、药物筛选等研究奠定基础。

欢迎大家在实验过程中分享经验,若有任何实验问题,欢迎与鸿运国际一起讨论交流!